如何判定牛排是“三分熟”还是“五分熟”?

此文写出来,有点拆台的意味。如果有人执着于“牛排几分熟”,一笑了之即可!

牛排界熟度“真经”

牛排的熟度,分为Blue(Blue Rare)、Rare、Medium Rare、Medium、Medium Well和Well Done六个级别,对应我们常说的近生、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九分熟。

npsd1.webp

特立独行:“牛排偶数派”

有些大咖提出异议:Well Done,直译就是“全熟”,换言之,十分熟。假如牛排熟度不用奇数,而用偶数表示,那么,0-2-4-6-8-10,近生牛排、二分熟、四分熟、六分熟、八分熟、十分熟,正好可以把熟度分成六档,似乎更能与国际接轨。没错,他们就是硕果仅存的“牛排偶数派”!

npsd2.webp

如何判定牛排的熟度?

最科学的依据——牛排中心温度

牛排熟度VS时间

熟读 几分熟 温度
Blue 近生 46-49℃
Rare 1分熟 52-55℃
Medium Rare 3分熟 55-60℃
Medium 5分熟 60-65℃
Medium Well 7分熟 65-69℃
Well Done 9分熟 71-100℃

牛排内部接近或达到100℃(水的沸点),我们称之为9分熟(Well Done)。

由温度来界定,简单量化,我们可以准确地评判牛排的熟度。只不过,牛排中心的温度,需要专门的温度计来测量。
npsd3.webp

最直观的依据——颜色

npsd4.webp

牛排熟度VS颜色

熟度 颜色
Blue 通体呈红色,薄薄一层熟边
Rare 边缘熟,中间75%呈红色
Medium Rare 边缘熟,中间50%红色
Medium 边缘熟,中心25%呈粉色
Medium Well 主要呈浅棕褐色,夹杂粉色
Well Done 通体呈熟褐色

生肉偏血红色,熟肉偏褐色,半生不熟的肉偏粉色。根据牛排切面三色的比例,可以大致判断烹饪后牛排的熟度。

当然,此方法,有些“事后诸葛亮”,如果切开后发现内部过于鲜血淋淋,就要吃“回锅肉”了。

最“二”的依据——硬度

npsd5.webp

牛排熟度VS硬度

熟度 几分熟 手指
Blue 近生 不拳手
Rare 1分熟 食指
Medium Rare 3分熟 中指
Medium Well 7分熟 无名指
Well Done 9分熟 小指

展开手掌、蜷起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另一只手按压虎口下方小鲜肉,跟牛排的硬度对比,简单判定熟度。

因为简单,所以流行!之所以说它最“二”,其实此方法看似简单,试过的人就知道有多虚幻了。

最小白的依据——烹饪时间

npsd6.webp

牛排熟度VS时间

熟度 时间
Blue 每面<30秒
Rare 每面1分钟
Medium Rare 每面1.5-2分钟
Medium 每面2.5-3分钟
Medium Well 每面3.5-4分钟
Well Done 每面≥5分钟

煎牛排,跟做饭一样,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次数多了,按压、味道、颜色甚至第六感,都能很好帮助把控煎牛排的时间。

烹饪时间是最保守的判定方法,然而,火候、牛排厚度,等等,影响因素太多了,可以作为判定熟度的依据,但不可太拘泥。

高手进阶:无招胜有招

其实,笔者一直不看好用量化死板的方式去界定一块牛排的熟度。我可以定义π分熟,e(自然导数)分熟的牛排,只要我乐意!

再说,在纽约点一份Medium的牛排,跟在魔都点一份五分熟的牛排,Chef会给不习惯茹毛饮血的你加上那么一丢丢火候。Medium和五分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如果不想让过度烹饪破坏牛排的原味,又不想太生。此时,大可理直气壮地对着服务员说:“我就要四分熟!你让厨师看着办!”相信没有人会嘲笑你。

npsd7.webp

熟度只是牛排的一个维度,牛排的厚薄、肉质本身、烹饪的火候、调料、黄油、焦嫩,咸淡、平底锅、烹调方式、甚至佐餐配酒、历史背景、餐厅、餐具礼仪,综合所有,才汇聚成一门牛排文化。

所以,对熟度别太纠结,还是那句话:顺其自然,喜欢就好!

微信号:杰D杂文馆

个人站:www.jerryhao.cn

文章原创自杰D杂文馆。发布者:杰D,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erryhao.cn/articles-4260.html

(0)
上一篇 2016年5月4日 下午9:03
下一篇 2016年5月24日 下午8:30

相关推荐

  • 吃饭与做饭,来自一个吃货的顿悟

    在下,懒人一个,唯独在吃上面舍得下功夫,就是人们常说的“吃货”。 吃货,约等于爱吃嗜吃的人。然而,光会吃不会做,不算一个合格吃货。像在下,会吃会做,还很挑剔,集怪咖与奇葩于一身,早已是脱离“低级吃法”的人,人称“美食评论家”。(呸!呸!呸!) 母亲大人曾感叹:“吾儿,吃面不喝汤儿,烙饼不吃边儿。” 对答曰:“不喝汤者,盖水多油腻,伤肝肾;不吃边者,因其面生易…

    2018年7月2日
    92700
  • 牛肉学问大:一个部位一个菜,别把牛腩当牛腱!

    管它呢,一锅烩就好,吃牛肉还有学问?当然! 牛排可以分为菲力、眼肉、西冷、板腱、上脑……传统牛肉也是:古有“庖丁解牛”,牛的解剖学鼻祖;近年,以潮汕火锅为代表的时尚餐饮开了“挑部位吃火锅”的先河。 牛肉的学问当真不小,只不过笔者的水平有限,只能抛砖引玉,勉强说说常见的几个部位。 牛腩 牛腩是牛胸腹部的松软肌肉,带有筋、肉、油花,是我们最熟悉的部位,俗称“牛五…

    2017年4月27日
    91200
  • 板腱牛排:牛排中的“百变大咖”,肩胛肉中的Super Star

    它可以作为顶级烧烤食材…… 也能玩得转一道道中西大餐……↑红酒、橙汁&板腱牛排↑古典锅烤板腱↑板腱烧烤 在牛排界,它的嫩度绝对能排进前三,名头上虽略逊眼肉牛排,却以肉汁丰厚见长,再加上更容易入味的烹饪特质,咬一口,绵延滋润的口感,不知动容了多少美食追求者。 你好,嫩嫩哒板腱牛排 它叫板腱牛排,英文名Oyster Blade,意为“像牡蛎一样细嫩的肩胛…

    2016年8月12日
    87900
  • 呵呵,M7也敢叫和牛?

    今天说说牛肉的等级划分,常见的有澳洲和日本两套标准。 等级高?关键看脂肪 牛肉等级划分,眼肉(Rib eye)切面的脂肪分布是关键依据。 日本按照出肉率(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再按肉质(由低到高)分成1、2、3、4、5五个等级。A5的和牛肉是极品中的极品!澳大利亚根据大理石花纹的多少来划分等级,有M1-M9九个标准,引进日本和牛后,增加了M10-…

    2016年3月25日
    48300
  • 为什么阿米尔汗的影响那么大?

    鲁迅之所以伟大,文笔的生动流畅只是很小部分,他用犀利的文笔针砭时弊,大胆揭露社会的短处痛处,剖析起中国人的骨子、血肉,并且直达思想灵魂深处。 无论何时何地,上层建筑多么庸碌黑暗,纵观历史,有识之士的出现从未中断,甚至来得更加夺目璀璨,比如先秦、三国、民国的思想碰撞。他们中的一些人或看破红尘、或隐居避世、或小打小闹、或借古讽今,绝大多数都装疯卖傻,最终甘于沉沦…

    2017年5月11日
    1.0K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

邮箱:m@jerryhao.cn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