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牛来了!!!

和牛,一道美丽的珍馐,可望不可即,动辄数千块,吃到的还不一定是正品。

hnllrbao1.webp

“霜降”牛肉

和牛牛排,最著名的是它的“雪花”,交织的雪状脂肪细致均匀地分布,形成的景象美轮美奂。跟和牛对比,其他自我标榜的“雪花牛排”都要贴一把汗!

hnllrbao2.webp

这些脂肪交杂在肉里的好处,使得和牛的质地非常柔软,“入口即化”似乎过于夸张,毕竟只有少数的几块肉能达到这个级别。

但白里透亮的“雪花”漂浮在红润的肌肉表面,像要随时流淌而下,让整体肉质呈现极粉嫩的颜色,我们用玲珑剔透来形容它并不过分,怪不得人们赋予它一个好听的名字——霜降牛肉。

hnllrbao3.webp

和牛有几种?

和牛的“和”就是日本的意思,和牛的前身是日本的耕牛(役用牛),原本个头很小。最早发现和牛食用价值的是美国人,此后,经过近百年的培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牛种特征。
hnllrbao4.webp

和牛是一个统称。和牛按照地域,可划分为神户牛、松阪牛与近江牛等,它们也是和牛中的“三大名牌”,普通和牛贴上“神户牛”的标签,价格也能一飞冲天。

hnllrbao5.webp

按品种,和牛大致分为黑毛和种、褐毛和种、日本短角种和无角和种。其中,黑毛和牛是分布最广、养殖数量最多的,大名鼎鼎的但马牛就是黑毛和牛的一种。

hnllrbao6.webp

黑毛和牛容易形成霜降纹路,脂肪融点较低,肉质更柔软,神户牛肉就是其中的代表。当然,想吃真正的神户牛肉,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飞去日本,因为我国自2001年起已禁止进口日本牛肉。

澳洲和牛

澳洲也有从日本引进的纯种和牛,这是“澳洲和牛”的最初来源。只不过拿来卖肉,就像“种子当粮食卖”,太亏,自然要先用来生小牛、扩大规模。

除了少量的纯血统和牛(Full Blood),更多的澳洲和牛是由纯种和牛与安格斯等品种进行杂交而来。

hnllrbao7.webp

纯种和牛与其他牛种杂交,子代(F1)就带有50%的和牛血统,子代(F1)再跟纯种和牛杂交,第二代(F2)带有75%的和牛血统,而第三代(F3)的和牛血统可以达到87.5%,与日本和牛基本无异……

hnllrbao8.webp

和牛血统50%以上(F1)就可以称之为和牛,既保留了和牛的雪花特征,又综合了安格斯等的浓郁牛肉味。代数越高,越趋近于纯种和牛。

和牛的等级

日本和牛

按照出肉率(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再按肉质(由低到高)分成1、2、3、4、5五个等级。A5的和牛肉是极品中的极品!
hnllrbao9.webp

澳洲和牛

根据大理石花纹的多少来划分等级,有M1-M9九个标准,引进日本和牛后,增加了M10-M12三个标准,M6以上的等级,需要有执照的高级评鉴师亲自评级,囧了吧!

hnllrbao10.webp

两个标准对比
A3≈M9,A5≈M12

和牛一定要谷饲的吗?

正如上文所说,和牛是一个牛种统称,牧场主可以自由选择饲养方式,谷饲或草饲都可以。

hnllrbao11.webp

不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高雪花度的和牛能卖出相对更好的价格。而好雪花的形成,则需要长时间的谷饲喂养,换句话说,谷饲的和牛更值钱!

不乏有奢侈的美食家专门订制草饲的和牛,其中的成本、周折,也不是我等凡人可以品尝到的。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说和牛就是谷饲牛也没错。

微信号:杰D杂文馆

个人站:www.jerryhao.cn

文章原创自杰D杂文馆。发布者:杰D,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erryhao.cn/articles-4262.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2月20日 下午8:30
下一篇 2017年3月2日 下午8:45

相关推荐

  • 《掟上今日子的备忘录》:没有奇迹,也没有遗憾

    这不是影评,也不是剧情回顾,是我对于好作品有感而发的赞叹,建议看完整部剧,再来阅读,效果更佳。 许久,没有安心地看一部电视剧,沉浸于短且快的各类影视书解说,饕餮中一晃而过,味同嚼蜡。 我是动漫迷,却没看过哪怕一部日剧,东施效颦般读过东野圭吾,却从来没有想过,与偶然间刷到的一部日剧《掟上今日子的备忘录》结缘。 女主的工作是侦探,她的大脑呈 “写保护” 状态,每…

    2020年12月6日
    1.2K
  • 呵呵,M7也敢叫和牛?

    今天说说牛肉的等级划分,常见的有澳洲和日本两套标准。 等级高?关键看脂肪 牛肉等级划分,眼肉(Rib eye)切面的脂肪分布是关键依据。 日本按照出肉率(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再按肉质(由低到高)分成1、2、3、4、5五个等级。A5的和牛肉是极品中的极品!澳大利亚根据大理石花纹的多少来划分等级,有M1-M9九个标准,引进日本和牛后,增加了M10-…

    2016年3月25日
    754
  • 最后的争辩

    A市街角偏僻的小酒吧里,两个微醺的男人正在争论。 “人,终究还是感性和理性的集合体!”一个男人架着一副眼镜,人类行为学一直是他的研究领域,关于意识的起源和其对于行为的影响,一直深深地刺激着这个男人的神经,“一个感性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纯粹理性。” “不,就我个人经历来看,一个人的基本观点可以逐步偏移、蜕变,最终‘量变引起质变’,行为方式可以变化,前人经验…

    2022年3月6日
    1.1K
  • 为什么高手做的牛排更好吃,因为他们用牛排温度计“作弊”呀!

    一部《好男人》,让大家对西餐主厨充满幻想,第一次觉得,做菜可以既艺术又浪漫! 气定神闲非一日之功,从小白到厨神,没个三年五载拿不下来。不说大家,只说小家,单拿煎牛排来说,孩子要7分熟,另一半点5分,朋友只吃3分,靠蒙混是过不了关的。↑传说中的惠灵顿牛排 张小蔡:3分熟不敢吃,7分熟嫌老,5分熟不会煎,怎么办? 这恐怕是当下很多牛排爱好者内心痛苦纠结的真实写照…

    2016年9月21日
    1.1K
  • 很治愈,很向往,也仅仅是想想

    这是一篇“挂羊头卖狗肉”,借着外国剧集缅怀儿时感受的旧作。——写于2021年10月26日 习惯了快餐式的剧情解说,《万物生灵第一季》就在B站里看完了梗概,好在那是一位非常用心的UP主,充分理解和提炼出该剧的精华,让人意犹未尽。 数月后,我又搜索《万物生灵第二季》,发觉已经更新,迫不及待地去找相关的解说,然而并没有。于是,我翻遍各个视频网站,也没有找到相关的剧…

    2022年3月13日
    1.4K

联系我

邮箱:blog@jerryhao.cn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