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肉牛排为何受欢迎

真正的牛排客,很少单吃干巴巴的瘦肉,他们喜欢汁水淋漓的原味牛排,更爱咀嚼油花的浓郁芬香,很荣幸,眼肉牛排完美契合以上三点!

眼肉牛排: 嫩度排名第二

众多女性朋友的挚爱
1

本名:眼肉牛排
英文名:Rib eye steak
别称:肋眼牛排

眼肉牛排,取自于牛第6根到第12根肋骨附近的肉,又叫肋眼牛排。之所以叫肋眼,因为眼肉牛排的环状脂肪圈加圆形横切面,外观酷似眼睛,像不像?

眼肉牛排的肉质嫩度仅次于菲力(里脊),是牛全身第二嫩的部位。
1

眼肉牛排的色香味八卦

世界人民都爱他

1
眼肉牛排取自牛肋脊部。由于肋骨不怎么活动,附近肌肉运动量小,加之骨边肉的滋味一向绝美,布满大理石油花又鲜嫩大块的好吃牛排,就在这一个区块。

原始的愉悦感

无菲力不食?你OUT了

1
咱们向往入口即化的牛肉,可面对全生到三分熟的菲力牛排,又常常犹豫不决。

眼肉牛排脂肪含量较菲力高,极致鲜嫩之外,还有划开后的奶香气。弹而有劲,香甜多汁,它比菲力更够味,比西冷易嚼,缅怀一下咱基因里浓浓的肉食情结。
1

最佳熟度

三分熟最佳,至多五分熟

三分熟
1
三分熟的眼肉是最完美的状态。静置,待肉温下降,鲜嫩的爽口感觉,入口肉的鲜味弥漫,愈嚼愈香。虽然有略微的筋膜,但绝不影响食用的口感,反而多添了几分情趣。

五分熟
1
五分熟的眼肉,更符合咱国人的习惯。切开来,肉已完全褪去血红色,粉嫩之余,咀嚼弥香。虽然不是最完美的状态,但此时,油筋已熟,更利于食用。

眼肉牛排的烹饪

谷饲牛排不需油
眼肉本身带有油脂,加热之时牛排自然出油,无需加其他油脂,牛肉的肉香自然浓溢。
1

微信号:杰D杂文馆

个人站:www.jerryhao.cn

文章原创自杰D杂文馆。发布者:杰D,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erryhao.cn/articles-4325.html

(0)
上一篇 2015年7月3日 下午3:57
下一篇 2015年7月25日 上午11:25

相关推荐

  • 九月上,错峰出游,周末去邂逅最惬意的古都西安

    大学毕业后,和小伙伴许久未聚,生活总试图磨不平每个人的棱角,忙碌中总要寻觅一些闲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就挑在了西安,时间2024年9月7日和8日,正好周末,共两天。 一、攻略阶段 以前做旅游攻略,各种度娘、B乎,现在只需问问通义,一则简易攻略立即完成。 1.1 去西安(周五晚):乘坐普通火车卧铺,睡上一晚,第二天八点半到达西安站;1.2 第一天(周…

    2024年9月22日
    967
  • 小明想写一部小说

    小明一直想写一部小说…… 一、知音 事情要从小丽说起。 小丽是小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小丽是小明的粉丝。 上学时,每当小明有了新作,小丽都是第一个读者。 小丽展开皱巴巴的本子,眼睛飞速识别圆珠笔写出的潦草字迹:时不时遇到涂抹的地方,小丽停下来斟酌一番;偶然遇到精彩之处,她的眼眸里放着光。 她嘴里喃喃,有时禁不住朗读出声,还会夸上一句:“小明,这是你写的吗?太棒…

    2018年4月4日
    1.1K
  • 牛肉学问大:一个部位一个菜,别把牛腩当牛腱!

    管它呢,一锅烩就好,吃牛肉还有学问?当然! 牛排可以分为菲力、眼肉、西冷、板腱、上脑……传统牛肉也是:古有“庖丁解牛”,牛的解剖学鼻祖;近年,以潮汕火锅为代表的时尚餐饮开了“挑部位吃火锅”的先河。 牛肉的学问当真不小,只不过笔者的水平有限,只能抛砖引玉,勉强说说常见的几个部位。 牛腩 牛腩是牛胸腹部的松软肌肉,带有筋、肉、油花,是我们最熟悉的部位,俗称“牛五…

    2017年4月27日
    1.2K
  • 肋条肉:炖汤、烧烤,入味弥香,不可不尝!

    可怜巴巴地说,肋条肉,原本一个“老外不疼,国人忽略”的部位。 你知道西冷位于牛的外脊,眼肉的雪花十分漂亮,甚至牛腩就是牛的五花肉…… 然而,主动去了解并享用肋条肉的朋友则少之又少,大多是在偶然的机会里邂逅它的美味。 近年来,韩式烧烤的一股风,肋条肉这一经典好部位伴随着流行开来。 养在深闺人初识肋条肉,英文名Intercostal,不过它的另一个名字Rib F…

    2016年10月10日
    1.1K
  • 四首歌,从青涩到腹黑

    我是个麦霸,水平中等偏下,拿手的歌有几个,见词可以跟着唱的那就更多了。 这么多场KTV嗨下来,印象中,无非是翻来覆去地重复着平平淡淡的口水歌。其实,在心底,难免有几首容易上头却不会轻易拿出来唱的“压箱底”,不会轻易唱出来。 痴心绝对 “年少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轻狂为谁狂? 初听,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那时,我不知道它…

    2016年6月22日
    1.1K

联系我

邮箱:blog@jerryhao.cn

关注微信